阅读提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坚持弘扬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作风建设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赋予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释放出改进作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强烈信号,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
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只有一以贯之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每当历史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通过开展学习教育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的学习教育的背景、任务、内容、途径有所不同,但每次都是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性质宗旨来谋划与组织,每次都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确保了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广大党员、干部应学习好运用好这些做法和经验,始终牢记党的性质,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化为自觉行动,不断赢得人民信任和拥护。
作风建设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当前,我们党肩负着团结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神圣使命,进行这样的伟大事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优良作风。通过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党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从而更好地履行党的使命与责任。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优良作风才能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从而不断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是需要坚持用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越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赢得发展主动,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从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党的作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对社会风气具有“风向标”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党的作风建设,要求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涵养出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清正廉洁的好作风,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遵纪守法,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二、抓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经验总结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坚持弘扬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党把作风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制定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及团结内部、团结人民、瓦解敌军的强大武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培育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我们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领导建设一个新中国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时期,通过加强作风建设,使我们党赢得了民心,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防止不良作风特别是官僚主义的滋生蔓延,我们党接连开展整风整党,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而有效地巩固了新生政权。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要求全党更加重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警惕执政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1957年4月,党中央决定进行一次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开门整风运动。1960年12月至1961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农村整风整社试点经验,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等“五风”问题。这一时期,我们党为维护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焕发出万众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豪迈激情,各条战线涌现出诸如王进喜、焦裕禄等一大批时代典型和模范集体,整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提出整顿和改进党风的新要求,督促中央机关带头端正党风。1989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在惩治腐败和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方面做七件事情。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作风建设“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中存在的问题。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一时期,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环境下,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培育形成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新作风,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以赴大抓党的建设,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局,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建设新征程。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这是很重要的规矩。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为作风建设立下铁规矩、硬杠杠。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从八项规定切入推动作风建设落子破局,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都研究作风建设内容并进一步深化细化。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等重要会议,都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体现在治国理政各方面,始终如一从自身做起、严格自我要求,为中央政治局作出了表率示范,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对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定和落实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上率下行,有力引领推动了全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实现重塑。我们党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
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
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关键。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深刻改变了中国,关键就在“从党中央做起、从高级干部严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作风状况如何,领导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领导干部带头严守纪律规矩、不逾纪法底线,带头反对特权思想、严格家风家教,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管好自身,还要管好家人亲戚、管好身边人身边事、管好主管分管领域风气,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持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带好头、尽好责。
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作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制度能将作风建设中积累的有效经验固化为长期规则,为党员干部划明“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要加强顶层设计,标出“红线”、划出“雷区”,坚决做到令出必行、令行禁止,构建起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实现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只查腐败不纠治歪风,腐败就得不到有效清除;作风堤坝不持续加固,腐败治理成果就无法巩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风腐同查同治,强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因此,既要“由风查腐”,深挖彻查不正之风背后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存在顶风违纪、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人和事,坚决防止“以风盖腐”;又要“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行为背后的作风问题,将“四风”问题作为案件查办的“必问必核事项”,深究作风根源,坚决斩断风腐交织链条,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切实提升风腐同查同治效能。
(作者系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