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困境叠加交织,世界秩序进入深刻调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四大全球倡议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既直面当下挑战,又昭示未来前进方向;既凝结古老中华文明智慧,又蕴含现代中国的治国理政先进理念;既立足中国经验,又回应世界关切。
思想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四大全球倡议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提出的“人民至上”“胸怀天下”“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主张和立场观点,是四大全球倡议的思想“原点”。全球发展倡议把“发展赤字”问题置于突出位置,强调发展是人民幸福的关键,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全球范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人民至上”的核心立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倡导共同安全,彰显“安全与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胸怀天下”的生动写照;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
四大全球倡议充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核心要求,其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是四大全球倡议破解全球难题、形成实践合力的路径指南,为倡议从理念到行动提供了科学方法支撑。坚持问题导向,是四大全球倡议破解全球困境的“钥匙”。以全球发展倡议应对发展不平衡,以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冷战思维,以全球文明倡议消解文明隔阂,以全球治理倡议重构国际秩序。坚持系统观念,是四大全球倡议形成有机整体的联结纽带。以发展夯实安全基础、以安全保障发展环境、以文明凝聚治理共识,形成系统解决问题的协同框架。坚持自信自立,是四大全球倡议立足中国实践的底气根基。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依托,四大全球倡议将发展、安全、文明、治理领域的中国实践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坚持守正创新,是四大全球倡议兼顾传统与未来的活力源泉。“守正”在于坚守国际合作的根本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延续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创新”在于突破传统全球性问题解决的路径依赖,针对新领域出现的新难题,积极提供中国方案。
四大全球倡议深刻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大国担当、历史主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种战略智慧为四大全球倡议注入了鲜明的战略思维。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立足历史长周期,着眼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共同命题,回应人类如何走向共同繁荣的历史命题;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聚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答如何在大动荡大调整中稳定国际秩序的时代之问。正因如此,四大全球倡议提出后迅速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尤其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文化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智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四大全球倡议的提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坚守“和合共生”“崇德尚义”的核心价值,又摒弃传统思想中不符合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内容;既以文明自信夯实倡议根基,又以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互鉴。这种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实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鲜活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古老文明智慧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和全球意义,成为解决当代全球难题的重要智慧源泉。
四大全球倡议体现中华文化“和合共生”的古老智慧。中华文明自古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在差异中求共处,在交流中促和谐。这种以和为贵、和合共生的思想,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的文化根基,反映了“天下安危与共”的整体理念;同时成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相互尊重、交流互鉴的价值起点。“和合”的传统理念在当代世界的多元语境中焕发新义。
四大全球倡议承续中华文化“民本惠民”的古老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强调以民为本,关切百姓生计与幸福。全球发展倡议强调优先发展、聚焦民生,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它与“兼济天下”的中华传统价值高度契合,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全球发展倡议中得到现代升华。
四大全球倡议彰显中华文化“崇德尚义”的古老智慧。中华文明重视义利之辨,历来强调“义以生利”“义利并举”。全球安全倡议中强调公平正义,全球治理倡议中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正是对“义利并举”传统理念的现代阐释。中国始终主张国际事务应以公道正义为准绳,反对弱肉强食和霸权逻辑,为四大全球倡议注入了鲜明的道义力量。
四大全球倡议承继中华文化“天下为公”的古老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有一种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的天下观。全球治理倡议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多边主义与公平秩序,正是“大道为公”政治理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刻表达。一方面,坚守“天下大同”的价值内核,反对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推动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制定;另一方面,突破传统“朝贡体系”的历史局限,以主权平等为前提,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秩序。古老“天下为公”理念注入“主权平等”“互利共赢”的时代内涵,成为解决全球治理困境的现实方案。
现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四大全球倡议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重大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等等。这些伟大实践为四大全球倡议提供理念启示和物质支撑,也为人类社会应对新兴挑战贡献了中国力量。
四大全球倡议立足于中国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繁荣的保障。新时代以来,中国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形成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系统格局。无论是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落地,还是在公共卫生、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全面布局,中国都为世界提供了安全与发展良性互动的样本。在国际舞台上,坚持劝和促谈,积极斡旋热点冲突,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化解争端,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提供大国方案。
四大全球倡议立足于中国文明自信与交流互鉴的文化实践。从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到推动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中国不断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中华文明在自信中坚持对话,在坚守中拥抱多元,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文化胸怀。全球文明倡议正是在这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相互成就,共同书写“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
四大全球倡议立足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建设的治理实践。新时代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优势与治理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的动员力、执行力和协调力,使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动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倡导通过制度化安排应对全球挑战。
政治品格:承载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鲜明指出,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四大全球倡议正是这一宝贵经验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全球发展倡议回应世界南北差距拉大的现实,彰显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休戚与共的情怀;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体现了中国反对冷战思维、反对霸权霸道霸凌的坚定立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交流互鉴、共同进步,彰显了中国尊重差异、反对文明冲突的博大胸怀;全球治理倡议主张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和多边主义,展示了中国维护国际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坚定担当。
今天,人类社会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我们应当深刻把握四大全球倡议蕴含的中国智慧,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与战略定力,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研究”(编号:23&ZD02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