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令人揪心的新闻引起了关注:一家母女4人竟全部确诊肺癌。这绝非偶然,背后可能隐藏着家族遗传因素或其他隐患。
肺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一经确诊就已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但其实,身体在早期也会发出一些信号,只不过可能被忽视了。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千万不可大意,及时就医才是关键。
资料图 单明铭摄
一家母女4人全部确诊肺癌
4月14日,据宁波晚报报道,在宁波山区,80多岁的陈女士(化名)一直过着简单而健康的生活:平时做做农活、干干家务,不沾烟酒、远离工业污染……
然而,一次体检打破了平静——胸部CT显示陈女士左肺有磨玻璃结节,术后确诊为肺腺癌。①
更令人震惊的是,陈女士确诊后,她的三个女儿也在筛查中先后被诊断为肺癌,其中两个是肺腺癌,一个是肉瘤样癌。最终,她们都接受了手术治疗。
令母女4人想不通的是,她们没有吸烟史,生活环境也很清洁,怎么会齐刷刷地都被肺癌找上?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郭晶介绍,和很多癌症一样,肺癌也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易感性,他在临床上就遇到过一些生活习惯良好但最终确诊肺癌的病例,而这些病例往往有着肿瘤家族史。①
因此,提醒大家:肿瘤家族史是不可忽视的高危信号。即使没有明显症状,这类人群也应纳入重点筛查范围。
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
CT是早发现有效手段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中均位居首位。2022年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死亡病例73.33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②
健康时报制图
“早筛、早诊、早治是肺癌防治的关键。对于有职业暴露史、直系亲属有肺癌病史、长期吸烟等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很有必要。”
4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胸部低剂量螺旋CT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发现肺部微小结节,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与常规CT相比,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仍能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③
有这些特点的人
是肺癌高危人群
对于肺癌高危对象来说,需要格外警惕,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守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4月15日,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其中提到,年龄在40岁以上,符合以下1种或多种情况者,就属于“肺癌高危对象”:
1. 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2. 被动吸烟。
3.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 有恶性肿瘤病史(淋巴瘤、头颈部癌症或与吸烟有关的癌症)。
5. 有家族史,一级亲属罹患肺癌。
6. 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肺结核等。④
健康时报制图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64排或以上的多排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④
若检出肺内结节,推荐影像学与生物学多维度、多组学精准评估;根据结节影像学不同特征,如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生物学可考虑肺癌相关抗体等血液检测;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④
出现这些症状
千万不可大意
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张志庸曾在医院公号刊文介绍,以下这些都是肺癌的常见表现,要留意!⑤
1. 咳嗽: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刺激性呛咳、干咳。
2. 痰中带血或咯血:多为血丝或血块样痰,严重可出现大咯血。
3. 有“岔气”样胸痛:这种情况为肿瘤侵犯胸壁或阻塞性肺炎所致。
4. 莫名的疲乏无力等: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体重减轻、隐约胸痛不适、胸闷、气促:多见于中央型肺癌,常因肿瘤阻塞气管或胸腔积液引起。
5. 声音嘶哑:以声嘶为第一主诉(就诊的主要症状),常伴随有咳嗽,这是提示肺癌的一个信号,预示癌症已偏晚期(喉返神经受压或侵犯)。
6. 发热:多为38℃左右,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
7. 转移症状:脑、骨、肝、肾上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头痛、抽搐、骨痛及肝区疼痛等。
8. 副肿瘤综合征:肌无力综合征、皮肌炎、副肿瘤边缘叶脑炎以及低钠血症等。
健康时报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