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视和发挥海南历史文化资源在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它们作为自贸港建设重要文化支撑的独特价值,这是全面建设文化强省、着力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重要的内生动能。
保护运用传承历史文化是实践“两个结合”的重要使命和具体举措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我们在坚定文化自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包括保护运用传承历史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自贸港开放自信形象的重要举措。伴随封关运作,海南面向国际社会的全面开放将进一步深化与扩大。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防范文化领域风险,抵御糟粕文化、腐朽文化入侵。这是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以马克思主义激活海南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海南这座充满魅力的热带岛屿,不仅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越来越多地为世界瞩目。昌化江畔史前文化的重大发现,以木棉织锦技术“衣被天下”为代表的黎族苗族文化,集成苏东坡晚年思想、学术和意志的海南东坡文化,为中原文化在海南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冼夫人、王义方、“五公”和丘濬、海瑞、张岳崧、王弘诲等本土文化名家,以及琼剧、调声、人偶剧等地方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丰富、独特而宝贵的海南历史文化资源,为新时代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是5000多年以来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的本源与集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当代中国,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激活海南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是我们立足文化自信,贯穿“人文化成”根本精神,以人文教化社会、引导民心,以精神文明的创造与创新促成社会文治昌明、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地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实现建成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海南省高度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黎苗文化和海洋文化,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海瑞廉政文化、‘船型屋’等文化遗存。”在全省高位推动、制度安排、战略指引下,海南持续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和保护的力度,挖掘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建成文化强省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根基和思想文化引领。
东坡文化是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元素
东坡先生居儋三年,他的著作、文论、诗词与行迹遗踪、社会实践、人文交往等,都是海南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宝藏。他在毕生政治生命的低谷期,在“凌暴飓雾”“饮咸食腥”“非人所居”的恶劣境遇下,达到一生思想、文学、人格、意志最为成熟、最为丰富、最具魅力的阶段。东坡对海南的赞美、对海洋的歌颂、对渡海的体验,都化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经过岁月的发酵和不断诠释,让海南的山水增添了丰富意蕴,也给海南文化注入了厚重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相比海南其他传统文化,东坡文化是更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元素符号,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系统研究、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将其打造成海南自贸港的国际文化名片。
近年来,海南省非常注重东坡文化的研究、传播和应用。2024年5月公布实施的《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是我国首个从省级层面部署东坡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文件。更为特殊的是,这一文件并非谈意义、讲认识、提原则,而是通过若干具体项目的分解与实施,建立的行动层面的操作规程,是顺应全国东坡文化热,打造海南文化名片的切实行动。
“千古风流·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在海南省博物馆盛大展出,“东坡讲坛”邀请12位国内外苏学专家激情开讲,在全国形成了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集中关注的热潮。“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推动和建成了东坡文化重点景区项目;召开学术会议,出版了一批重要学术专著,掀起研学旅游、诗词诵读、剧目演出、美食体验、文创产品营销等东坡文化广泛传播的热潮。第三届和第四届大会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苏东坡在海南完成的“平生功业”,从少数人的学术圈子,已经发展扩大为全省上下共同关注与自觉推进的历史文化传承实践,形成自贸港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
在灿若星河的历史人物中,苏东坡是最能引起现代人关注与共鸣的。苏东坡的文化意义已经超越地区、民族、国界和时空,影响力与日俱增。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在“国际”“旅游”“消费”这三个领域,东坡文化的品牌效益、传播能量和产业范畴可谓“无出其右”。东坡文化既是文化发展和文旅消费升级的内生动能,又是社会和谐、文化昌明、道德涵养、意志培育的理想教材。研究与传播东坡文化,是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打造海南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和标志性工程。
东坡文化同时兼具开放色彩、海南色彩和国际色彩。东坡先生是引领海南走向开放文明的先行者。东坡先生平生的所有功业,都源于他开放的胸襟,出自他与众不同、“不合时宜”的创造和创新。海南自贸港建设特别需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需要开放的思维、包容的人格、豪迈的气度、豁达的性格,以及从不服输、永不言败的顽强意志。
重视和发挥历史文化社会组织的研究与指导作用
长期以来,在海南历史文化研究过程中,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学术研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学术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群众组织,致力于海南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通过学术研讨、新闻出版、公益讲堂、社会活动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海南历史文化的研究传播,促进了海南与国内外史学界的互动合作。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社会组织更应积极参与、推动全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普及海南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公众对海南历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与政府、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海南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组织学术研究的支持和引导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促进海南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海南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从“世界影响力”和“中国特色”两个维度,共同推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历史文化学部、海南省苏学研究会)